生意有点冷清的各家商铺、酒馆、青楼、旅舍顿时都变得火爆起来。

    中午时分,樊城云梦酒馆内热闹异常,酒馆靠近城南,占地近五亩,高层,可以容纳两人同时就餐,酒馆走的是中低端线,内部布置简朴,菜肴物美价廉,深得士们的欢迎。

    很多富家弟虽然略嫌这里档次低,不过这里消息最多,富家弟们也愿意屈尊来这里就餐,打听各种消息。

    酒馆里人来人往,士们五成群,各自聚在一起用餐,热闹喧天,酒保们满头大汗,端着盘四处上菜,声音都喊得嘶哑了。

    一名年轻士从侧道挤过来,“劳驾,请让一让!”

    二楼已经坐满,他想上楼梯去楼,这时,旁边忽然有人喊道:“若兄!”

    年轻士一回头,只见靠窗户边有人在向他招手,他立刻认出,连忙挤上前笑道:“原来兆远兄也在!”

    “若是一个人吗?”

    年轻士点点头,众人顿时让出一个位,热情地招呼他一起坐下喝酒,年轻士也不客气,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个叫做兆远的士名叫崔实,字兆远,博陵崔氏的嫡系弟,他又笑着给众人介绍这个年轻的士,“我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位是颍川荀家弟,名志,字若,和我曾是十年同窗,才高,是荀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。”

    众人听说他是荀氏弟,都不由肃然起敬,荀攸、荀彧闻名天下,使荀家成为天下景仰的世家,有人低声叹道:“名门世家都来了,我们还有什么希望。”

    “王兄此话就不对了,荆州可是无论贵贱,唯才是举,谁都有机会,公平考试,我听说是糊名考试。”

    这个消息让众人都兴奋起来,七嘴八舌问道:“兆远,这个消息可当真?”

    崔实笑道:“我昨天特地拜访了徐长史,他和我叔父曾在隆中时的好友,叔父为此还让我带封信给徐长史,但徐长史明确告诉我,这次公开取士非常严格,我不可能帮我,让我还是靠自己的识去考,他只透露一点点消息,一共考两次,一次是书院考,考上了就有资格留书院继续读书,每月补助的钱粮足以养活家小,第二次是吏考,考上者可以直接任命为官,徐长史亲口告诉我,两次考试都是糊名。”

    这时旁边已经围了很多人,崔实这番话顿时令人四周人欢呼起来,崔实却笑而不言,临走时叔父告诉了他,荆州的公开取士并非那么简单

    荆州州衙在年初时改名为军政署衙,而在八月又再次改名为骠骑将军府,取消了军政署衙的称呼,但依旧保留了荆州州衙。

    牌依然挂着,不过只有十几人在维持着州衙的运转,刘璟仍旧兼任荆州牧之职,其余军政大员都转移去了骠骑将军府,不过地方却没变,军府衙门还是原来的州衙。

    军府原定在十月迁往益州成都,但因为襄阳要举行公开取士而推迟到十一月进行迁徙,以后冬春两季在成都,而夏秋两季则迁回襄阳,因此襄阳并没有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。

    这就和朝廷拥有许都和邺都是一个道理,曹操为了稳定从袁绍手中夺取的河北和河东,而将都城迁到邺城,刘璟则是为了稳定巴蜀,而设两个将军府,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此时军府内乱成一团,官员们都在忙碌地装箱收拾东西,尽管大部分东西都不需要搬去成都。

    但收拾下来还是有几千箱书需要搬去成都,这些书都必须立刻运上船,赶在风向转成西风之前运往巴蜀。

    一辆马车在数骑兵的护卫下,缓缓驶进了原来的州衙,也就是现在的骠骑将军府,穿过广场,在台阶前停了下来,一名亲卫上前开了车门,刘璟弯腰从马车里走了下来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来,他也一直呆在荆州,夺取了巴蜀和汉中,是军队休整的时间,而对于刘璟,则是将注意力从军事转移到政务上来,尤其即将开始的公开取士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