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石货船正在装载粮食,和西塞湖一样,武昌码头上也竖起了十几座数丈高的吊塔,吊塔顶上装有一只滑轮,只要把粮食放进一头的皮兜,另一头拉拽铁链,便可将一包包粮食送上大船。

    不再像从前那样靠人力背负上船,不仅大大提高装卸效率,而且不再需要那么多码头工,有助于减缓江夏的劳力紧张。

    马钧这项发明得到了江夏官民的一致称赞,连江东也派官员来习,可以想象,在不久的将来,江东各大码头上也会出现无数的吊塔。

    这时,刘璟意外地看见了马钧,他带着十几名弟正站在一座吊塔前商讨着什么,这是马钧的一贯作风,他会对自己的发明不断改进,使它能更加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刘璟笑着走了上去,马钧也看见了刘璟到来,连忙带着弟上前施礼,“参见州牧!”

    他虽然说长段话还是有点困难,但短话已经不再结巴,和从前相比,他显得更加自信了,刘璟笑问道:“你们在商议什么?想改良吊塔吗?”

    “正是,我们在考虑如何更省力?”

    刘璟顿时有了兴趣,笑道:“不妨详细说说?”

    马钧给自己的大弟使了眼色,大弟上前抱拳解释道:“我们考虑在吊塔上装一个铁皮滑斗,大概有两丈长,只有把另一端放在船上,粮食麻包便能自己从滑斗上直接滑入大船的货仓内,更加省力,不过这样也有不便,就是要改造吊塔上的皮兜,使粮食能够有顺序地滑落,我们暂时还没有解决方案。”

    刘璟点点头笑道:“其实已经有吊塔已经很方便了,只要船上再装一个钩,直接把皮兜钩到货仓口就行了,不用再装什么铁皮滑斗。”

    刘璟心念一转,忽然想到了矿山上的滑斗,又笑道:“不过铁皮滑斗可以装在船上,直接将货物送入货舱。”

    马钧大笑道:“州牧可以去匠为师了!”

    其实刘璟想到的是皮带运输,但不解决动力问题,还是没有什么意义。

    这时,他忽然看见吊塔的另一边竟是十几个人在拉拽铁链,不由眉头一皱,把码头官员找来问道:“我在矿山码头看到的是五头牛拉拽铁链,这里怎么是由人来拉拽,为何不用畜力?”

    码头官员苦笑一声道:“回禀州牧,为了备战,大部分畜力都送去了夏口,所以只能暂时用人力。”

    刘璟点点头,原来如此,这时,官员又小心翼翼道:“卑职有一个建议,不知是否可以说?”

    “什么建议,你说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这名官员小心翼翼道:“上次州牧去蕲春,带回来了一头小象,卑职知道在交州和南蛮一带,有不少这种大象,能否想办法买一些回来,这样就可以用在码头上,更加节省畜力。”

    刘璟不由笑了起来,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,这句话果然不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