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建安三年七月八日。

    就在上缭攻防城进入最关健时刻的同时,突破长江天堑的高宠正在谋划着如何夺取孙策军后方要地——秣陵。

    睛日的阳光一扫昨晚的阴郁,因风浪拖延了登岸时间的高宠没有停滞,他一面令甘宁、朱桓两军继续尾追着败退的韩当部穷追猛打,而自已则与徐庶、雷绪以及宿卫精锐三千人赶赴秣陵城。

    镇守在秣陵的大将乃是孙策的叔父孙静,孙静年近五旬,为人虽胆气在孙家众兄弟中只排在最后,但却相当的稳重,若用之以阵前冲锋,非其长项,而镇守要冲,守卫要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。

    孙策与孙静亲为叔侄,对于孙静的能力,他自是心知,这一次出征豫章,把守秣陵的重任便落到了孙静的头上。

    与孙静一同守卫秣陵的,还有他的两个儿子,孙瑜和孙皎。

    秣陵太守府邸内。

    一向以沉稳著称的孙静脸色凝重,手搂着颌下须然,眉宇间凝结成一个“川”字,正围着房内的秣陵地形图来回的打转。

    在天色微明的时候,高宠领兵强渡长江的消息传到秣陵,不过由于往当利口方向的道已被高宠军截断,韩当的情况究竟如何,孙静尚不得而知。

    这个突变的消息使得手头只有五千兵卒的孙静左右为难,若是冒然出兵救援,就怕城中空虚,若是不为所动,静观其变,又怕韩当支持不住,当利口一失,秣陵失一强援,形势必危。

    “叔朗,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有消息来吗?”孙静问道。

    侍立一旁的孙皎生得浓眉大眼,看样子还不到二十岁,他与孙策的四弟孙翎同是“叔”字辈,听到父亲问他,忙躬身回道:“父亲,二哥已到城门口去等候了,一有消息的话,他会马上来报的。”

    孙皎话中的二哥,乃是孙瑜,字仲异,比孙皎要大了几岁。

    “再派些精干的斥候出城去,一定要打探到当利口的真实战况。”孙静吩咐道。

    接近中午时分,一直在城门口等候消息的孙瑜急急忙忙的跑进来,边跑边喊道:“父亲,城外有当利口韩当将军的兵卒赶来求援了!”

    孙静大惊,急问道:“你有没有问韩当现在何处?”

    孙瑜大大的喘了一口气,道:“据那些败卒禀报,韩当将军被高宠的追兵围在离秣陵城只十余里的地方,现在情形危急。”

    孙静为人慎重,又问道:“仲异,你有没有盘问过那些兵卒,可都是江东的口音?”

    孙瑜道:“儿都一一盘查过了,他们讲得确是江东的侬腔!”

    一旁的孙皎听到此处,讥讽道:“那韩当失了当利口,还有面目向我们求救?”

    孙静喝斥道:“叔朗,不可这样说,韩当虽然失了当利口,但到底也是追随文台的旧将,若我见死不救,他日岂不遭人逅病,便是日后归了黄泉,大哥也会怪罪于我的。”

    孙瑜听出孙静有决心救援的意思,忧虑道:“父亲,我们若是出秣陵之兵相救韩当,万一高宠乘隙攻袭秣陵,失城的责任我们可担不起。以儿之见,那蒋钦将军不是在瓜洲渡驻防吗?莫如遣人送讯于他,蒋钦授命与韩当共守当利口,现在失了营寨,蒋钦的责任可比我们要大的多。”

    孙静沉吟良久,眼中神情坚定,大声道:“为属下者,若是仅考虑自已的得失,非良臣也。公奕远在瓜洲,且刚刚从当利口长途赶到,若是遣其回师,对岸的陈登军又有何人可敌,再说了,瓜洲离秣陵有好几个时辰的路程,即便是公奕能来,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孙静长叹一声,道:“事不宜迟,就这样决定吧,孙瑜,你随我率四千人马解韩当之围,孙皎,你领剩余一千人驻守秣陵。”

    孙瑜道:“父亲,秣陵只留一千人恐兵力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