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(三更)

    崇文殿。请大家搜索看最全!更新最快的

    李从璟的话说完后,李嗣源默然良久。前者那番话的精义何在,后者自然是明白的。最后,李嗣源同意了李从璟的意见,不再过问江淮战事。

    当李嗣源对这件事拍板做下决定的时候,他尚且不知道,此事扭转了安史之乱以来,朝廷猜忌统兵大将的局面。自此之后,大唐的将帅领兵征战于四方,再不复被朝廷所牵制。

    因为军中本身就已经没有了监军一职,故而大唐将帅在领兵征战时,自是再无掣肘,得以尽展所能。

    安史之乱以来,因忌惮藩镇兵强,朝廷于每镇设监军之职,令宦官充任——赵宋更是以唐亡为鉴,再让宦官为监军,随行军中,节制将帅,情况严重时,军令不自将帅出,而皆出自宦官之手,故而赵太宗的征战,每多败北。

    这个局面,再也不复出现。

    这一夜皇帝与太子的辩论结果,影响深远,甚至说影响了大唐国势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李从璟离开崇文殿时,天色已经大亮,不知不觉间,他与李嗣源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整夜。

    出了宫门,李从璟没有回东宫,还是打马去了演武院。

    时已近夏,天气转暖,太阳也更显明亮、热火,当初现的晨光洒落演武院的丰碑林时,记载了大唐将帅征战功绩与一场场显要大战的石碑,在熹微阳光下,如同一个个静默的英雄,无声肃立。

    李从璟站在碑林中,久久不曾挪动,仿若与石碑已无二致,连他的身影也与石碑的影子融为一体。

    他身前的石碑,记载的正是莫离在同光年间孤身入渤海,帮助大明光掌握权柄,而后出战辽东的事迹。

    也不知过了多久,直到演武院里的学生已经早操完毕,开始去上课的时候,李从璟也没回过神来。

    抚摸着石碑,李从璟脑海里思绪万千。

    天佑十九年,李从璟淇门建军,一封书信寄回晋阳,便将家训“乱世不出仕”的莫离拉来淇门。

    同年,李从璟建军情处,以莫离统之。

    次年,李从璟出战怀、孟二州,以莫离为军师,莫离以“鬼斧十手”之策,大破梁军戴思远。

    同光二年,李从璟克复平州,莫离随行参赞军机,与李从璟同受平州百姓跪拜。

    同光三年末,耶律阿保机伐渤海,李从璟领军北讨,莫离开始展现出“鬼神莫测”“时时料敌于先”的才能。

    天成元年,莫离随李从璟定荆南,两人差些身陷江陵城不得出。

    天成四年,莫离随李从璟讨平两川,因见李从璟平生白发,而对其大倾怒火。

    长兴元年,莫离随李从璟大定契丹,谈笑间,两人灭契丹军二十万,使得契丹易主。

    长兴二年,莫离随李从璟出征江淮。

    阳光已显炙热,李从璟额头上有细汗溢出,他的嘴角忽而露出一个笑意,“莫哥儿,此番可不要让我失望。”

    旋即,李从璟笑意更甚,温暖如昼,“你当然不会让我失望。”

    卢绛、蒯鳌被押上囚车的时候,相视苦涩一叹。

    劝莫离称王江淮,是为了进一步令唐军将帅生疑,他二人原以为此事即便不成,顶多也就是被莫离斥退,怎会想到,这莫离态度如此坚决,竟然一言不合就要斩杀使节?

    卢绛、蒯鳌此时已经醒悟,他们完全看错了莫离。

    但他们还不知道的是,在莫离心中,对那个人的忠诚,对与那个人共同拥有的梦想的忠诚,有多么大的分量——那是绝对不容许他人侮辱的存在——胆敢有试图玷污者,他必斩之!

    “大帅,都准备妥当了,是否现在启程?”押送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