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贸市场上卖饺子,卖包子,卖扯面,卖八宝粥,还卖肉夹馍的冬梅。

    再想想现在哭泣,脆弱,不堪一击的冬梅,他说:“冬梅,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,怎么老了老了,心事还多了起来呢?”

    冬梅感觉自己,当着王超英的面哭泣,实在难看。

    她便擦干净了眼泪,说:“哎,年轻那会儿,孩子们都小,看着他们整天背着书包上学,嘻嘻哈哈的,咱们也开心。

    谁知道现在,随着孩子们的长大,工作,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的过来,噩耗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,谁能受的了啊?”

    听到冬梅嘴里说噩耗,王超英紧张的说:“涛涛又受伤了?”

    冬梅笑笑说:“不是受伤了,是他突然变成临时工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涛涛到固井队后成临时工了,王超英也没有想到。

    他安慰冬梅,说:“你先别着急,凡事都要等机会,说不定哪天机会来了,涛涛这一批临时工的孩子,单位还给全部转正了呢。”

    话毕,王超英又补充,说:“即使不转正,哪怕就是实行同工同酬,那也行啊,你不要怕,也不要紧张,静观其变。”

    听着王超英的话,冬梅感觉他说的也在理。

    可是,虽然冬梅知道王超英的话在理,可是冬梅就是心急,就是害怕,就是担心。

    她说:“超英啊,我现在就想让涛涛转正,不然我怕他当一辈子临时工,穷苦一辈子。”

    王超英突然被冬梅的话给逗笑了,他安慰冬梅,说:“国家现在发展这么好,经济增长这么快,民生在不断的改善,现实只会越来越好的,你就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冬梅也认为眼前的一切,都会越来越好的。

    但是,她就是杞人忧天,她就是未雨绸缪。

    王超英看着冬梅无法释怀的样子,便给她举了几个例子。

    他说:“冬梅,你知道阮长根家的,那个大儿子不?”

    冬梅想了想,说:“我当然知道啊,那孩子学习很好,好像考的是省城最好的大学,省城交通大学。”

    王超英继续说:“你知道他现在,在干什么工作吗?”

    冬梅心想,那么好的大学毕业,如果回单位的话,最不幸也该是个科研工作者吧。

    她说:“那孩子在研究院工作吗?”

    王超英摇摇头,说:“什么研究院啊,他是以大龄青年的身份回的单位,现在在采油上看到单井呢,而且跟你们家涛涛一样,都是临时工种。”

    听到家属院里面,学霸级的孩子回到单位后,都成了临时工,冬梅不敢相信的说:“这不是浪费人才吗,人家可是省城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。”

    王超英说:“省城交通大学怎么了,他既不是应急毕业生回的单位,也不是石油大学,不是石油工程专业,完全和咱们油田擦不上边啊。

    你说,他不去看单井,他不去当临时工,难道单位还专门为了他一个人,专门给他搞一个工作室,专门让他去研究天文地里啊?”

    闻言,冬梅释怀了一些。

    她说:“我的天哪,人家那么好的大学毕业的孩子,都在当临时工,更别提我儿子涛涛了。”

    王超英持续给冬梅举着例子,说:“冬梅,你知道涛涛他们那一届,有个叫杨晓静的女孩子嘛?”

    冬梅知道那个女孩,她在上大二的时候,就把男朋友从学校给带了回来,而且两人还同居住在了家里。

    她说:“我知道啊,那个女孩也是学霸级的孩子,好像上的是中国人名大学呢。”

    王超英说:“对啊,那么好的大学,按道理,她也能回来吧?”

    冬梅说道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